生產管理基礎
“TOC理論”是什么?
如何改善瓶頸?
知識分享專欄
“TOC(Theory of Constraints)理論”是生產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TOC理論對生產管理十分有用,因為它旨在不斷提高利益,同時還能借助它減少不必要的庫存和費用。除此之外,TOC理論不只是為生產管理而生的理論,它還適用于公司組織、供應鏈等多個方面。
經常會有人混淆TOC理論和豐田的生產方式,那么兩者有何不同呢?本文將對企業運營中加入TOC理論能夠獲得何種效果、TOC與豐田生產方式的不同進行說明。
一眼便知!
TOC理論(約束理論)的概念
TOC,被譯為“約束條件的理論”,是能夠全方位用于生產管理和經營改善的方法論。
TOC中認為“工廠整體的生產能力無法超過約束條件工序的生產能力”。這里的“約束條件工序”,指工廠中進行的工序中“處理能力最低、會導致整體生產效率降低的瓶頸工序”。TOC的基本思想是以導致生產效率降低的工序為中心進行改善。簡單來說,TOC即發現生產工序中的瓶頸并對其加以改善。直至改善為止的方法論,即被我們稱為TOC理論。
上圖是將產品生產中的生產工序和各工序的處理量進行簡單圖解后的示例。這一系列工序中,處理能力最低的作業B是瓶頸(約束條件)。B工序不結束,C和D也無法進行處理。換言之,由于B(瓶頸)的存在,其他工序的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最終會導致生產效率的下降。瓶頸如果得到改善,那么系統整體的效能有可能得到提升。更進一步,不必要庫存、經費的削減等等也會更容易實現。
順便一提,TOC是由物理學家艾利·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理論,1984年發表于高德拉特博士的著作《The Goal》中。在生產管理中使用TOC的案例很多,因為它可以引導解決制造業中的難題,帶來眾多的優點。下面將面向制造業的管理者對TOC的實施順序進行說明。
由順序便知!
什么是TOC的改善方法?
下面將按照4個步驟對TOC的改善方法進行介紹。
1.找出瓶頸(生產工序分段化、向負責人確認作業內容等等)
2.徹底利用瓶頸(聚焦于瓶頸部分仔細確認作業順序、減少不必要的工序等等)
3.使其他工序配合瓶頸(降低其他工序的處理速度、交換工序的順序等等)
4.強化瓶頸工序(投資設備、增加人手等等)
TOC理論永無止境
瓶頸得到改善后,又會產生新的瓶頸,重復操作在改善方法中介紹的步驟1~4就可以不斷改善生產效率。但是,根據生產工序不同也會遇到“不知道哪里是瓶頸”的情況。
考慮到“生產效率的改善并沒有完美的答案和盡頭”,因此對于管理者來說“堅持推進TOC的態度十分重要”。另外,尋找生產工序中的瓶頸時“生產計劃系統”非常有用。
DBR法
基于TOC的思想進行改善時,使用的代表性方法有DBR法。這里的DBR指“Drum-Buffer-Rope(鼓、緩沖、繩子)”,生產工序中出現問題等時,可以設定時間限制,配合生產速度進行調整。為了調動瓶頸工序的最大能力,需要讓生產速度配合瓶頸工序。
*鼓:工廠內基于約束條件工序(處理能力最低的工序)的整體工序生產速度。
*緩沖:生產工序中發生問題等時,不停止約束條件工序而使之持續運轉的時間緩沖。
*繩子:防止前工序遠離約束條件工序所進行的時間上的約束。
如果約束條件工序之外的工序,其生產速度超過了約束條件工序的處理能力,在制品庫存就會過?;蛘卟蛔?。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鼓”要求整體生產速度要適應約束條件工序的生產速度。因為約束條件工序的處理能力最低,盡可能要使其持續運轉。
約束條件工序之前的工序如果發生問題,就要生產一些在制品庫存(生產中庫存)、保留一些時間上的余地(緩沖),保證約束條件工序可以持續運行。另外,由于約束條件工序之前的工序比約束條件工序處理能力更高,容易導致過早投入原材料,產生不必要的在制品庫存。
“繩子”要求讓整體的速度與約束條件工序的速度同步,控制投入原材料的時間點不得早于必須投入時間點。
TOC理論和豐田生產方式的不同
“豐田生產方式”作為TOC理論的前身廣為人知,兩者經常會被混淆。下面將介紹豐田生產方式的概念和TOC理論與豐田生產方式的不同。
“豐田生產方式”
直截了當地來說,豐田生產方式是工廠中生產活動的應用方式之一,是為了徹底杜絕產線中的浪費而確立的一種生產方式。它是由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設計,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創建。其思想中有一條是——過度生產帶來的浪費是最大的敵人,因此最反對過度生產導致的浪費。
為了杜絕浪費,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是“JIT(JUST IN TIME)”和“自働化”。JIT指在需要的時間只按需要的數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并提高生產效率。自働化(有單人旁的自動化)是與通常使用的自動化有所區別的一個詞。指質量以及作業出現異常時,自動停止生產并且向“人”通知異常。兩者都是基于杜絕浪費這樣一種思想的。
TOC理論和豐田生產方式的不同
*TOC理論:在生產工序中著眼于“工序”推進改善的方法
*豐田生產方式:在生產工序中著眼于“勞動者和勞動力”推進改善的方法
TOC注重作業工序,而豐田生產方式注重勞動者和勞動力,這是兩者之間的不同點之一。TOC通過改善、強化約束工序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而豐田生產方式通過杜絕浪費以提高生產效率,這也是兩者之間的不同點。
TOC是對約束集中進行改善,因此易于在減少成本和勞動力的同時獲得顯著的效果。TOC理論和豐田生產方式的共同點都是改善生產工序的瓶頸,而不同點在于著眼之處有所差異。
TOC理論在制造業以外也通用是真的嗎?
TOC是可以用于生產管理以及經營改善全盤的方法論。因此,它不僅適用于生產管理的現場,也適用于公司組織以及供應鏈等等。在營利活動中,持續改善瓶頸部分至關重要。如果您還沒有深入考慮過,推薦您嘗試本文介紹的TOC理論進行改善。